还记得初中的我,是个很固执的人,总觉得如果自己有道理,哪怕对方是谁,终究来个持理不饶人。记得时常会和华语老师在课堂上辩起理、头头是道。最后甚至演变成在课堂外作文簿里,写了好几篇文章来道长论短一番,其中最有印象的,莫过于《淤泥》。内容是指的《爱莲说》,以濂溪先生自号的周敦颐 看事不够全面,怎能把提供养分的淤泥比喻成浑浊的环境,这怎说得通?华语老师特别好诗,看到我的反驳,也写了些文辞驳回偏激的我。
后来,看到宇晏在某月刊的撰文《莲心》,觉得很有当时的我要表达的韵味:

假使没有淤泥的滋养,
就不会有盛放的灿烂。
莲的心深深地明白这一点,
所以不曾以高洁的姿态自居。淤泥不可恶,只是因缘的具足让它以混浊的形态出现。
淤泥也明白,混浊非永恒,因此它满怀真心,孕育一颗希望的种子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refoot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